摘要:黃河流經濱州河道長約94千米,抓好濱州段黃河生態保護,促進濱州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讓黃河成為濱州人民的幸福河是責任也是使命。筆者針對濱州黃河治理開發現狀,從幸福濱州黃河的內涵開始,在安瀾河、生態河、發展河、民生河、法治河、智慧河、文化河等方面進行了一些思考。
關鍵詞:幸福河;治理開發;“一河兩道”
1 引言
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首次把美麗中國作為生態文明的宏偉目標。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指出,“要共同抓好大保護,促進流域高質量發展”,發出“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偉大號召。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讓黃河成為造福我們的幸福河”成為了黃河治理開發的終極目標,成為新時代黃河治理開發的主線。如何把濱州黃河建成安瀾、生態、發展、惠民、文化的“幸福河”,維護黃河健康,提高兩岸人民的幸福感是當前黃河治理開發工作的重要任務。
2 濱州黃河治理開發現狀
濱州市位于黃河下游近河口地區,黃河流經濱州鄒平、惠民、濱城、濱州開發區、博興五個市縣(區),河道長約94千米,兩岸灘地總面積110.26平方千米,居住人口約59.21萬人,F有各類堤防143.94千米,其中臨黃堤133.94千米;險工16處,壩岸697段,工程長度30.19千米;控導16處,壩垛271段,工程長度23.94千米;另外濱州河段還有4座黃河大橋,8座黃河浮橋,各類穿堤管線46條。
黃河水資源是濱州主要客水資源,自1956年開始大規模引黃灌溉以來,共建引黃涵閘14座,設計引水能力516立方米每秒,引黃灌溉面積34.67萬平方千米。全市工業生活用水、生態用水和大多數農田灌溉都依靠黃河,近20年來,年均引水12.3億立方米,此外博興打漁張引黃閘還擔負著濰坊、青島、煙臺、威海等地區的生活和工農業生產用水的調水任務,近10年來,累計調水26.1億立方米。
3 濱州黃河治理開發存在的問題
3.1洪水威脅依然存在
小浪底水庫建成運用后,洪水調蓄能力增加,但三花間2.7萬平方千米來水未能有效調控,而且從濱州近年調水調沙情況來看,黃河洪水流量超過5000立方米每秒就可能發生大面積的漫灘,造成重大損失,長期中水河勢易發生變化,形成新的險情,防洪形勢依然嚴峻。
3.2防洪工程存在薄弱環節
近年來,國家加大投資,我市防洪工程基本完成標準化建設,但還存在部分工程設計標準偏低、河道整治工程設計不夠科學、工程配套管理設施不全、工程養護經費不足、灘區安全工程建設緩慢、新建工程未經歷洪水考驗、工程建設與管理不配套等問題,薄弱環節依舊存在。
3.3灘區治理問題較多
黃河灘區是黃河的“行洪通道”,也是灘區群眾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家園,存在安全設施建設不到位,應對洪水威脅能力不足;基礎設施建設不足,經濟發展水平落后;違章建筑、片林增多,侵占河道現象突出;經營活動多,河道污染加重,違法查處難度大等問題。
3.4水資源短缺問題突出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對黃河水資源的需要越來多,工業生活用水占比加重,“八七”分水方案中濱州市的分水指標遠遠滿足不了本地水資源需求,生態用水的減少,致使地區水生態環境惡化,北部地區土壤鹽堿化加劇,沿海物種多樣性退化。
3.5治黃手段落后
搶險技術研發滯后,不適應新時期機械化搶險的需要;治黃信息化技術落后,不滿足新時期信息化治黃需要;治黃基層單位管理手段落后,設施陳舊的問題仍十分突出,傳統的治黃方式很難適應新時期治黃發展的需要。
4 建設幸福濱州黃河的思路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戰略提出了“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類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統籌謀劃,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著力加強生態保護治理、保障黃河長治久安、促進全流域高質量發展、改善人民群眾生活、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黃河治理終極目標,為今后黃河治理開發指明了方向。 就濱州黃河而言,黃河是我們的生命河,在確保防洪安全,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的前提下,建設美麗濱州生態黃河,維護黃河健康,以科學集約利用黃河水資源保障濱州沿黃地區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實現治河與惠民的有機統一,是治理黃河的終極目標。筆者認為:幸福濱州黃河應該是洪水風險小、生態環境優良、水資源有保障、社會經濟快速發展、沿黃群眾富裕、水事關系和諧、河道管理現代化、文化傳承保護有力的河。在建設幸福濱州黃河的過程中,應在“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原則下,把保障黃河長治久安作為重中之重,實施河道和灘區綜合治理工程,推動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統籌推進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同時將生態黃河建設與社會經濟發展有機結合,建立人水和諧的生態環境,助推沿黃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構筑濱州的安瀾河、生態河、發展河、民生河、法治河、智慧河、文化河。
5 建設幸福濱州黃河的幾點思考
5.1科學規劃設計
科學設計,統籌規劃,高標準、高質量的做好幸福濱州黃河遠期規劃。一是結合濱州黃河實際情況,將空間布局、城市建設、生態治理、沿水景觀、文化傳承等融于一體,規劃城市發展;二是結合灘區特點,科學規劃安全區建設,調整種植結構,布局優化生態旅游、生態農業等特色經濟,建設美麗黃河生態廊道,保護好灘區生態,讓灘區群眾富裕起來;三是根據濱州水生態實際情況,科學規劃生態濱州,科學利用黃河生態用水,改善美化濱州水生態環境,為濱州建設水生態文明城市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水生態支撐和保障。
5.2安瀾河建設
按照防御11000立方米每秒洪水的標準,進一步完善濱州防洪工程體系,確保防洪安全。高標準堤防工程建設,補齊工程短板,將現有堤防建成防洪保障線、搶險交通線和生態景觀線;提高險工、控導建設標準,將險工控導打造成洪水安全堡壘;加快灘區遷建工作,高標準建設灘區安全村臺,抓緊完成合村并居工作,同時規范灘區撤退道路和生產堤建設,確保灘區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完善配套工程建設,配備齊全管理設施,進一步提高工程管護能力。
5.3生態河建設
在確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以“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為指導,加強河道管理,建設生態黃河,維持黃河健康生命。一是根據濱州河道實際情況,開展“一河兩道”建設,建設完善生態廊道和行洪輸沙通道,發揮黃河下游灘區行洪功能,同時調整灘區種植結構,恢復灘區生態功能,帶動灘區經濟發展;二是加大灘區生態建設的投資力度,修建完善的道路、飲水、電力、避險、污水處理等公共服務設施,大力發展優質專用小麥、無公害蔬菜、特色中藥材、特色養殖等生態農業,生態旅游、實現灘區經濟發展和生態建設的“雙贏”;三是加大黃河工程景觀生態建設,抓緊完成堤防、險工、控導、涵閘、庭院景觀綠化,將堤防建成綠化長廊,將險工控導打造成文化風景點,建設以生態黃河工程為核心的生態景觀線。
5.4發展河建設
結合濱州黃河實際,編制高質量長遠發展規劃,堅持因地制宜、生態優先、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原則,構建適合濱州特色的經濟發展模式,建設濱州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促進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重點是沿黃經濟發展,要抓緊脫貧攻堅,縮小發展差距,發展特色經濟,讓沿黃群眾富起來。同時嚴格劃定黃河水源保護區,推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為濱州人民提供充足、優質的黃河水源,繼續實施黃河河道外生態補水,改善濱州河湖水生態環境,恢復河湖生態功能,為濱州建設水生態文明城市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水生態支撐和保障,讓黃河成為一條促進濱州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河。
5.5民生河建設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加強濱州黃河治理開發,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做好調查,科學規劃,加快灘區基礎建設,補上基礎設施短板,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將濱州黃河建成生態環境良好、生物種類豐富、水質達標的生態河,沿黃景觀成為濱州的門戶名片,黃河成為濱州市路環、水環、綠環、景環生態城市格局的組成部分,建成人水和諧,方便生產生活,群眾富裕擁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的民生河。
5.6法治河建設
繼續深入推進河長制,嚴格落實各級河長主體責任,發揮部門協同作用,推動河長制從“有名”向“有實”轉變。加快河道管理立法,明確黃河保護紅線底線,強化水域、岸線空間管控與保護,健全水行政執法監管體系,繼續深化水利綜合執法改革,加強涉河項目管理,嚴格規范采砂、挖井等涉水活動,探索聯合執法模式,嚴格執法辦案程序,大力整治侵占、破壞河道的行為,持續開展“清四亂”行動,全力推進依法治河,實現河道管理范圍內和諧發展,建立良好的黃河河道管理秩序。
5.7智慧河建設
繼續推進“數字黃河”建設,推進信息化與治黃業務的全面融合,推動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以物聯網、移動互聯、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化手段為技術支撐,開展基于治黃業務現代化發展的架構體系、支撐體系、應用體系等的研究,不斷夯實信息化基礎設施和完善保障體系,加強信息資源的整合與共享,完善治黃業務應用系統功能和建設覆蓋全河的信息化基礎設施,實現治黃事業向數字化、智能化、智慧化的轉變,建設符合現代治黃業務發展的智慧黃河管理體系。
5.8文化河建設
濱州位于黃河下游三角洲腹地,歷史文化悠久,是黃河文化和齊文化的發祥地之一。要深入挖掘黃河歷史文化,推進黃河文化遺產的系統保護,大力宣傳黃河文化,延續歷史文脈,做好文化保護傳承與弘揚,講好“黃河故事”。要發掘蒲臺城和齊東城興衰的故事,整理梯子壩險工、王旺莊險工、白龍灣險工、道旭古渡口、山東河務局辦公舊址等的歷史文化,將黃河文化建設與生態建設有機結合,形成黃河自然生態景觀、工程文化、歷史文化和現代治黃文化交相輝映的獨特濱州黃河文化,喚起廣大民眾關心黃河、熱愛黃河、保護黃河的自覺意識和行動,營造良好的濱州黃河文化氛圍。
6 結束語
在建設幸福濱州黃河的過程中,我們只有在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原則下,大力推進安瀾河、生態河、發展河、民生河、法治河、智慧河、文化河建設,才能建立人水和諧的生態環境,助推沿黃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讓黃河成為濱州人民的幸福河。(周愛平)
參考文獻:
[1]習近平 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 《求是》
[2]潘家錚 黃河下游治理問題的策略 [J]人民黃河
[3]谷樹忠 建設幸福河湖的五個問題 [J]中國水利雜志